10月1日, 2014 4,086 次查看次
东大校园风光
校训石刻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运行自然而然,刚强劲健,君子当效法于天,刚毅坚卓,自我完善,发愤图强,进取拼搏。人立于天地之间,天所覆地 所载,天道即人道。古代圣哲常能深刻体会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实践,孔子“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明末顾炎武“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 花”。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由于中国古人持之以恒地实践,使我们后人仍时时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与璀璨的美。“自强不息”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奋发 进取的精神。以“自强不息”作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为了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而奋发向上,志存高远。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东北地区在 日、俄两大帝国的铁蹄蹂躏下,积弱积贫,哀鸿遍野,危机四伏,风雨飘摇,救亡图存,使命尤甚。1928年,张学良对学生讲话时说:“我很望诸君,要坚定了 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学,全国学者都能如此,则中国自强矣。”1929年,张学良校长为《东北大学校刊》题写“急起直追”四个字,他曾这样讲道:“我国文化 落后,国势阽危,愿求急起直追,非倍力倍速不可。”“中国惟一希望,在青年;青年之根本,在教育”。对于东北大学这个东北地区的文化旗帜和精神堡垒来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来训导学生,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勤奋读书,力求上进,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汉卿会堂
在 东北大学80华诞前夕,为了表达对张学良老校长的思念与敬仰,东北大学兴建了一座以张学良的字命名的建筑——汉卿会堂。会堂由梁思成的学生、著名设计师袁 镔设计,外观极富特色,为灰白色圆形建筑,圆形的屋顶西高东低,凝视着海峡东岸,企盼着世纪老人的归来和两岸的团结与统一。
一二九运动群雕
在 东北大学一舍、二舍之间是一二九花园。苍松翠柏映衬下,古铜色的一二九运动群雕赫然伫立在花园中央:前仆后继的东大学子顶着寒风,高举校旗,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喊着抗日救国的口号,大踏步地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刚毅的轮廓、坚定的眼神、激情的手势,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宁恩承图书馆
在东大历史上,有两位百岁老人。一位是我们熟知的张学良老校长,另一位是与张学良老校长、与东北大学共度时艰的东大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承。
宁恩承的纪念铜像矗立在东北大学图书馆正门前广场通道的左侧。宁老手握书卷凝视远方,目光深邃,仿佛在回首着百年的沧桑,讲述着东北大学的历史,又似乎在期待着今天的东大人奋起直追。
刘长春体育馆
漫步东大校园,最具活力和动感气息的地方,当属刘长春体育馆。刘长春体育馆集乒乓球场、健身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于一体,是东大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第十二届全运会艺术体操比赛的主场地。
2006年我校体育代表队夺得第二届“联通新势力”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总决赛冠军,创造了我校体育史上新的第一
目前,学校拥有篮球、田径、冰雪和羽毛球四支高水平运动队,运动成绩在辽宁省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东北大学男子篮球队在全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中,获得全国总冠军一次、亚军三次,2006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台北举行的亚洲大学生篮球锦标赛并获得第三名。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校有六位教师参 加裁判工作,是全国执裁人数最多的高校。
沿着学校的北门走近伫立在“深闺”的建筑馆
走近伫立在“深闺”的建筑学馆,便可领略建筑学科在东北大学的一时之盛。即便是现代建筑层出不穷的今天,建筑学馆仍然因其出色的设计而在建筑设计领域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
采矿学馆
由 于采矿学馆与建筑学馆的特殊地理位置关系,所以在设计上,侯继尧也将采矿学馆设计成L型,折角处同样设计为入口和塔楼,并将南北轴的短翼与主体等高(四层),与建筑学馆对称布置。在外观造型上,侯继尧采用西式体形,用中式细部处理。塔楼顶部四翘角运用中式大层顶正脊的“正吻”的变体;入口门廊的壁柱采用 “依柱”,用中式穿插枋冲天柱式,柱头用麦穗雕饰,取得了体形完整、比例适度、精微优美的艺术效果。